对虾养殖池设计公必看攻略,打造高效赚钱养殖场


哥们儿,聊点实在的。你对虾养殖池设计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,这可不光是挖个坑那么简单。搞好了,一年赚个盆满钵满;搞砸了,那可真是血本无归。我干这行三十年了,什么风浪没见过?今天就跟你说说,怎么设计个既省心又能赚钱的对虾养殖池,保证都是干货,你记下来就能用。
首先,咱们得明确一点,建养殖池不是盖房子,不能光图好看、图省事。得从对虾这小家伙的“脾气”出发,想想它们喜欢什么样的家。
选址,这可是定海神针。
别看哪个地方地价便宜就建,得综合考虑。第一,水源。这是命根子!水要干净,最好是无污染的淡水或者经过严格处理的海水。水源要充足,别到时候虾快长好了,你还得为水发愁。第二,排水。这个同样重要,而且比水源更头疼。得考虑当地的水文条件,能不能顺畅排水,排下去会不会污染周边环境。这事儿得提前打听清楚,甚至得跟环保部门沟通一下。第三,地势。最好是略微倾斜的,这样以后清塘、消毒的时候方便排水。别建在低洼地,那容易积水,万一遇上暴雨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第四,电力。养殖池得用很多电,水泵、增氧机、投食机,样样都离不开电。所以,建地方附近最好有稳定可靠的电源,或者考虑备用发电设备。第五,交通便利。虾卖不出去,你建得再好也没用。得考虑运输方便,别到时候虾熟了,拉出去卖得走好远路。
池子形状和大小,得讲究。
常见的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。长方形的好管理,投喂、起捕都方便,大部分人都用这个。圆形的,水体流动好,溶氧相对均匀,但基建成本高,管理上有点麻烦,比如投喂就不太方便。我建议新手还是用长方形的。
池子的长宽比,一般建议长是宽的两倍左右,这样阳光能照射到池子的更多地方,有利于藻类生长,也能让水体更均匀地受热。池深,一般建议在1.5米到2米之间。太浅了,水温波动大,虾容易应激;太深了,底部的溶氧容易不足,也难管理。你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你养殖的品种来调整。比如南方天气热,可以适当深一点;北方天冷,浅一点,保温效果好。
池埂,一定要宽!别省事,觉得窄点省地方。池埂得能走人,能方便观察虾的情况,也能堆放东西。一般建议池埂宽1米到1.2米,甚至更宽。而且池埂要坚固,能防渗漏。可以用水泥或者砖砌,外面再抹点水泥或者做点防渗处理。这池埂要是渗水了,那后果不堪设想,会造成水质恶化,对虾肯定长不好。
进排水系统,这是重中之重。
进水管口,一定要设置过滤网,防止敌害生物和杂物进入池子。位置最好在池子的上部,避免水流过急冲刷池底。排水口,更要严格管理。最好设置两套排水系统,一套是正常的排水,一套是紧急排水,并且都要有过滤网。紧急排水口的位置要低,平时不用,只有遇到极端情况,比如暴雨导致水位过高,才能用。这个设计,能有效防止养殖事故发生时造成更大损失。
清塘消毒,不能马虎。
新池子建好,或者旧池子用完,都得彻底清塘消毒。这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一步。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茶粕清塘。生石灰效果好,但用量要控制好,浓度不够起不到作用,浓度高了又容易烧死虾。茶粕相对温和点,但效果没有生石灰那么彻底。清塘后,等药性散去,还得用高锰酸钾或者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消毒。这个环节,千万别偷懒,消毒不彻底,等于给疾病埋下了祸根。
水体调控,这是养虾的核心。
对虾生活在水里,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。所以,调水、改底、增氧,这些环节你得烂熟于心。
1. 调水: 水体里要有足够的藻类,才能提供氧气,也能吸收对虾排泄物和残饵带来的氮磷,保持水质稳定。怎么调水?首先得培菌培藻。刚清塘消毒完的水体,缺乏足够的微生物和藻类,这时候可以适量施用肥水宝、EM菌等,促进藻类快速生长。注意,肥水要循序渐进,不能一下子加太多,否则藻类爆发过快,容易造成水体缺氧。同时,要定期监测水色,看藻类长得好不好,颜色对不对。一般理想的藻类颜色是茶绿色或者黄绿色。
2. 改底: 池底是各种有害物质聚集的地方,比如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。这些物质多了,对虾就容易中毒。所以,要定期改底。常用的方法有使用底质改良剂,比如沸石粉、过氧化钙等。改底的时间,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,每次改底后,要注意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,防止应激反应。
3. 增氧: 增氧机是养殖池里的“保命神器”。水中的溶氧量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存。什么时候开机增氧?一般来说,晚上、凌晨和天气闷热的时候要开机。具体来说,就是看到水面有“泛白”现象,或者虾在水面疯狂打转,或者浮头的时候,就得赶紧开机增氧。增氧机不是越多越好,要根据池子的大小和养殖密度来合理配置。一般建议每亩水面配备1.5到2.5千瓦的增氧机。
苗种选择和投放,这是基础。
苗种的质量,直接决定了养殖的成败。选择苗种,要选择信誉好、口碑好的育苗厂。买苗的时候,要仔细观察,看虾苗是不是活力强、体表干净、无病无伤。最好能带回去做一下检测,比如测一下病毒指标。
投放密度,要根据你的养殖技术水平、设备配置、水质调控能力来决定。密度太低了,成本高,效益低;密度太高了,管理难度大,容易发病,最后也赚不到钱。我建议新手刚开始养殖,密度不宜过高,等积累了经验再说。一般而言,南美白对虾的投放密度,控制在每亩1.5万到2万尾左右比较合适。
投喂管理,要做到精准。
对虾是杂食性动物,饲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。投喂管理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。怎么投喂?首先,要选择优质的饲料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、营养成分,要符合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。其次,要定时定点投喂。每天投喂2到3次,每次投喂量以对虾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。投喂点要均匀分布,方便对虾摄食,也能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。第三,要灵活调整投喂量。根据天气、水温、水质、对虾的摄食情况,及时调整投喂量。比如天气闷热、水质不好时,要减少投喂量;对虾吃食不积极时,也要减少投喂量,甚至停喂一两天。
病害防控,要防患于未然。
对虾养殖,最怕的就是得病。一旦得病,损失就大了。所以,病害防控,一定要以预防为主。
1. 水质监测: 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、亚硝酸盐、pH值、溶解氧等指标,确保水质处于良好状态。发现异常,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。
2. 药物预防: 在对虾生长的关键时期,比如蜕壳高峰期,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。但是,用药一定要谨慎,不能滥用。最好是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,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。
3. 生物防治: 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有益微生物,比如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等,来调节水质,抑制有害菌的生长。
4. 加强观察: 要经常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、摄食情况、体表是否有异常。一旦发现异常,要及时诊断,及时治疗。
最后,说说销售。
虾养好了,还得卖出去,才能赚钱。现在市场行情波动大,销售渠道也很重要。你可以自己联系收购商,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等方式来销售。不管哪种方式,都要注意虾的品质,讲好你的养殖故事,建立自己的品牌。
总而言之,对虾养殖池设计这事儿,是个系统工程,涉及到方方面面。你上面提到的这些要点,都是我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,希望能帮到你。记住,养殖不是赌博,得用心去做,才能赚到钱。别急功近利,一步一个脚印,慢慢积累经验,你肯定能干出点名堂来。哥们儿,祝你养殖成功,早日实现财富自由!
